为了落实好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工作,扎实推进课程思政,11月30日下午,英文学院举办“办好‘大思政课’”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,学院140余名教职工参加。

会上,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静解读教育部、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的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,重点谈到学院各门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。副院长雷茜传达学校《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办好‘大思政课’”教育思想大讨论方案》,主要就教育思想观念革新专题讨论内容进行说明。

随后,学校2022年“课程思政大练兵”课程思政“教学标兵”获得者魏周、马丽萍分别进行示范课教学展示。魏周以《中国文化史》第七讲“中国饮食文化”中的“中国食材”为例,通过讲授饮食的重要社会文化意义、中国的多元食材、当今中国饮食结构变迁及其对食品供给提出的新需求,进而由此导入思政元素—“大食物观”,突出“大食物观”在保障未来食品安全、维护社会稳定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。马丽萍以《阅读与思辨·文化》中“欧洲中心主义的‘七宗罪’”为例,从“阳春面和油泼面”导入“优与劣”的问题,探讨“欧洲中心主义”的概念、特征及危害,提出体现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,鼓励学生树立并弘扬“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”的文明观。

最后,学院党委书记单升军进行了动员。一是提高认识,补齐短板。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,扎实推进“三进”工作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、表面化等现象,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,进一步统一思想、形成共识、强化自觉、全面提升。二是聚焦重点,全员参与。聚焦教育思想观念革新,从侧重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转变,围绕一流课程建设,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,深入挖掘每门课思政元素,形成人人讲思政、门门讲育人的思政氛围。
(供稿单位:英文学院;图/文:张佳娜;审核:单升军)